第192天

学诗计划|《渔家傲·秋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诗计划——渔家傲·秋思   来自新华网

边塞是靠近国界的疆土,在边远地方。这里有“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的荒凉寂寥,但为了保卫家园,守卫国土的战士们隐忍着思乡的断肠之苦,饱尝边疆生活的荒凉艰苦。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通过“将军白发征夫泪”走进戍边将士们的内心世界,感受边疆艰苦的生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轼对范仲淹极其崇拜。他在《范文正公文集叙》中以极其推崇的语气说:“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这首词大概也是范仲淹“率然而作”,但旨深味远,非同寻常。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受命去西北边塞统领防务,抵抗西夏。这应该是他第一次来到西北,所以对当地的秋色印象深刻。这是完全不同故乡的秋色,因此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自然吐出。接下来的几句,都是在写“异”。因为寒冷萧瑟,所以大雁飞来,根本不愿停留。因为是边防要地,所以“四面边声”,听起来悲凉伤感。又因为荒凉,故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种惊心动魄的情境若隐若现。整个上片有静有动,将边地萧瑟肃杀的景象描绘出来。

面对这样的秋景,作为朝廷重臣,范仲淹心绪起伏,乡愁和国事一起涌上心头。饮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不禁心生愁意。但转念一想自己肩上的重任,燕然未勒,外患未除,又如何能轻言归去呢?这时,听羌管悠悠,看繁霜满地,又如何能睡得着?于是,“将军白发征夫泪”便不觉得突兀,而是一种理所当然。

宋初的词,一般未脱五代旧习,以婉约者居多。但范仲淹本人就跟杜甫一样“每饭不忘君”,所以他这首词刚健深沉、凝重有力、别有寄托。

诗宝

诗君好,请介绍一下“燕然勒功”的典故?

诗君

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时,大将军窦宪率领军队大破北匈奴军,封燕然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并勒石记功。文学家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流传万世。因此,勒功燕然山就成为后世无数功臣名将向往的事业巅峰。

诗宝

请问渔家傲是不是还有别的名字?

诗君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诗宝

明白啦,多谢诗君赐教!

  • 李庄:

    钓台

    又向春江涤软红,

    身轻羁鸟脱樊笼。

    东台四顾天低甚,

    我欲西台歌大风。

  • 辣斋:

    甘棠镇润物堂品茶

    甘棠百里漫流馨,

    隐隐群山翻帝青。

    竹壑气融方上巳,

    松泉味足近中泠。

    烟飞茗盏参差见,

    涧度禽声左右听。

    难得浮生闲片霎,

    春风坐到与忘形。

  • 兰师兄:

菩萨蛮

辛弃疾

功名饱听儿童说。看公两眼明如月。

万里勒燕然。老人书一编。


玉阶方寸地。好趁风云会。

他日赤松游。依然万户侯。

渔家傲

卢象升

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

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


画角一声天地裂。边风撼树惊魂掣。

绝影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


诉衷情 • 匆匆

学诗十五班
梓涵


韶华无力奔西东。咳久闹寒风。

云知雪域仍在,秋恋桂醑犹浓。


君且醉,词留情。忆初衷。

惘思缘浅,化茧成蝶,怎奈匆匆!



柳花

学诗八班
Liziwen


柳花飞似雪,雪似飞花柳。

久舞弄情思,思情弄舞久。


流溪浮落泪,泪落浮溪流。

酒醉多离愁,愁离多醉酒。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