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宋中期以来,江西诗派影响日广,诗坛渐为其所盘踞。到了南宋初期,虽说因为大局剧变,国家民族危亡,人们的思想感情都趋于激昂奋厉,对于江西诗派不重视反映现实的卑靡诗风和生硬、拗涩、险怪的艺术形式,日渐厌弃,但一直到了南宋后期,“永嘉四灵”和江湖派出来,才公开反对江西诗派,他们用通俗朴素的语言,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取得了新的较大的成就。
翁卷卒年不详,但薛师石《喜翁卷归》诗云:“嗟余四友朋,惊见三化魄。一翁尚凄凉,六秩困行役。”又其《寄题赵紫芝墓》诗亦云:“世上如今一句无,一灵独存势欲孤。”可以确定翁卷享年在六十以上,为“永嘉四灵”之最后谢世者。
“永嘉四灵”的诗风承袭晚唐,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他们继承了山水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在艺术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诗风平淡简约,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
翁卷的这首写江南初夏风光的《乡村四月》,颇得清新淡远的意趣,虽只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绿遍山原白满川”,诗人用“绿”“白”两种对比之色,状写远望中的整体自然景象,因时届初夏,树木葱郁,自然不同于芽叶方萌、新绿浅淡的初春景象,所以在“绿”字之后用一“遍”字。诗人目力所及,自然不会是一湾春水、几畦秧田,所以又在勾勒水光映天的“白”字之后着一“满”字。
“子规声里雨如烟”,以烟喻雨,把那如烟似雾、霏霏蒙蒙的细雨形象,描摹得非常传神。雨是润物无声的细雨,再加上催耕的布谷声声,与首句一静一动,呈现出无限的活泼生机。
后两句叙写农事。“乡村四月闲人少”,七字括尽乡村四月的景象。“才了蚕桑又插田”,补足上句之意。蚕桑,呼应首句的“绿遍山原”;插田,呼应首句的“白满川”。句中“才”和“又”两字尤为灵动,不言“忙”而“忙”意自见。四句诗,有静有动,绘声绘色,鲜明如画,却又能补绘事所不及。述事纯用口语,颇似民歌,却又比民歌深沉,诗人对乡村生活之热爱可见一斑。
刘克庄在《赠翁卷》诗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但今存翁卷集中却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更多的还是近体诗。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