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天

学诗计划|《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学诗计划——乡村四月   来自新华网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怀揣着对秋收的憧憬,农忙开始了,乡村田野里出现了一片忙碌而紧张的身影。

今天要学习的是翁卷的《乡村四月》。和作者一起在春末夏初的四月里感受江南农村田野风光和农家的忙碌气氛。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自北宋中期以来,江西诗派影响日广,诗坛渐为其所盘踞。到了南宋初期,虽说因为大局剧变,国家民族危亡,人们的思想感情都趋于激昂奋厉,对于江西诗派不重视反映现实的卑靡诗风和生硬、拗涩、险怪的艺术形式,日渐厌弃,但一直到了南宋后期,“永嘉四灵”和江湖派出来,才公开反对江西诗派,他们用通俗朴素的语言,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取得了新的较大的成就。

翁卷卒年不详,但薛师石《喜翁卷归》诗云:“嗟余四友朋,惊见三化魄。一翁尚凄凉,六秩困行役。”又其《寄题赵紫芝墓》诗亦云:“世上如今一句无,一灵独存势欲孤。”可以确定翁卷享年在六十以上,为“永嘉四灵”之最后谢世者。

“永嘉四灵”的诗风承袭晚唐,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他们继承了山水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在艺术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诗风平淡简约,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

翁卷的这首写江南初夏风光的《乡村四月》,颇得清新淡远的意趣,虽只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绿遍山原白满川”,诗人用“绿”“白”两种对比之色,状写远望中的整体自然景象,因时届初夏,树木葱郁,自然不同于芽叶方萌、新绿浅淡的初春景象,所以在“绿”字之后用一“遍”字。诗人目力所及,自然不会是一湾春水、几畦秧田,所以又在勾勒水光映天的“白”字之后着一“满”字。

“子规声里雨如烟”,以烟喻雨,把那如烟似雾、霏霏蒙蒙的细雨形象,描摹得非常传神。雨是润物无声的细雨,再加上催耕的布谷声声,与首句一静一动,呈现出无限的活泼生机。

后两句叙写农事。“乡村四月闲人少”,七字括尽乡村四月的景象。“才了蚕桑又插田”,补足上句之意。蚕桑,呼应首句的“绿遍山原”;插田,呼应首句的“白满川”。句中“才”和“又”两字尤为灵动,不言“忙”而“忙”意自见。四句诗,有静有动,绘声绘色,鲜明如画,却又能补绘事所不及。述事纯用口语,颇似民歌,却又比民歌深沉,诗人对乡村生活之热爱可见一斑。

刘克庄在《赠翁卷》诗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但今存翁卷集中却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更多的还是近体诗。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

诗宝

诗君好,能否介绍一下作者翁卷?

诗君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柳市镇,方斗岩村)人。他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但未果,所以一直为布衣,一生为了生存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

诗宝

请问“子规”为何物?

诗君

子规是鸟名,为杜鹃鸟。

诗宝

谢谢诗君,受教了!

  • 李庄:

    早春植物园喝茶即景

    天光云影鸟声喈,

    几树夭桃灼灼开。

    新焙露芽汤色好,

    清游刻漏莫相催。

  • 辣斋:

    自分

    自分微身樗栎材,

    麤眉每向自然摧。

    数天寒去才逢霁,

    一线阳生先到梅。

    渌水寻源桥过尽,

    新苞出竹眼随开。

    殷勤多谢差池燕,

    衔得无边春色来。

  • 兰师兄:

    偶书

    月寂山空溪送花,

    藤藏狐鼠欲偷瓜。

    才闻深树羽轻落,

    又听池塘几处蛙。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

知是他山落雨来。


清明回乡即景

学诗十四班
客居幽谷


泛白水田云绕川,

花红树嫩燕帘穿。

乡人执手殷勤语,

更话桑麻又一年。



踏春

学诗二十一班
易樊


杨柳东风破嫩芽,

邻家杏树孕新葩。

凌波芹叶沁氲气,

晨露黄栀沐雾霞。

枝上香椿防癌病,

草丛马齿驱沉瘕。

摘来莼菜医乡绪,

春在溪头野荠花。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