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水龙吟》是次韵章质夫原唱的,但毫无窘迫之态,以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可见其才力之雄厚。
词题注明这是一首次韵之作。次韵也叫步韵,是诗词唱和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须用原诗的原韵原字,并不能变换次序,因而受束缚较大,不容易写好。
这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闺怨词。好的咏物诗词,不仅要抓住所咏之物的特点,曲状其态,而且能借物寓意,有所寄托,否则就成为谜语了。这首词描写杨花十分传神,而这杨花,同时又是思妇的形象,作品中处处扣紧闺怨主题。
上片写杨花的遭际与命运。“似花还似非花”,是对杨花形象的概括:杨花有花之名,与百花共同点染春光;但它形如丝絮,无花瓣花萼之形,往往不被人注目,缺乏花的待遇。因而无人怜惜,任它随风飘坠。接下去写杨花飘飞的情景:杨花离枝,犹如女子抛家远行,貌似无情,细细想来,却深含愁思。
“萦损柔肠”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柔肠,指柳枝,典出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娇眼,指柳叶,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开,故称柳眼。“梦随风万里”数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下片以抒感为主。前三句,感叹随着杨花的飘坠,百花凋谢,春光将逝。落红,即落花。缀是连结的意思。落红难缀,意指花落后难以为继,不再有千红万紫的春天景象。旧时有杨花落水化为浮萍的说法,所以词中说杨花雨后不复飘飞,化作一池细碎的浮萍。
“春色三分”三句承上而来,用奇妙的想象,说春色一共三分,两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这也就是杨花的归宿,不禁令人伤感。从流水又自然地生发出一个奇句以收束全篇:仔细看,那不是杨花,是一点点离人的泪水。
东坡词以豪放著称,但这首词写得幽怨缠绵,是地道的婉约词。以东坡的天纵奇才,自然是无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