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史上最感人的悼亡词之一。据词题,是苏轼梦见亡妻王弗后所作。王弗为苏轼的结发之妻,十六岁嫁给苏轼,知书达礼,为人贤惠,夫妻感情深厚。王弗不幸于治平二年(1065)去世,年方二十七岁。熙宁八年(1075),即词题中所说的乙卯,离王弗去世刚好十年。此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到密州任知州不久,夜梦亡妻,醒后写下这首悼念之作。
上阕为作者倾诉对亡妻的怀念。十年,见死别之久,但思念哀悼之情并未淡忘;千里,见相隔之远,想到坟前一寄哀思也不可得。王弗葬在四川眉州,而苏轼此时身在山东密州,相隔千里。“不思量,自难忘”,这种思念嵌入骨髓、融入血脉,是感情极深而离别很久才会有的一种体验。曾经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酒干倘卖无》中有两句歌词:“从来都不曾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简直就是苏词的白话版。
“尘满面,鬓如霜”,则是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悲叹。几年前,他因得罪王安石而遭排挤,自求外放,从杭州通判转任密州知州,政治上仍属不得意;而年纪渐老,年届四十,鬓发变白,在同一年写的另一首《江城子》子,他已经自称“老夫”了。这种状况,自然是无法告慰亡妻的在天之灵,因而作者心情更加悲凉酸楚。
下阕才转入词题所说的“记梦”。作者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看到妻子正在熟悉的小房子的窗前梳妆打扮。这一幕,恍然是两人新婚宴尔的情景。此时重温往日的美好,也是一种梦的逻辑。李后主所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但梦中的苏轼却清醒得让人心碎,他将梦境引入这样的画面:夫妻相对无言,泪流千行。
最后三句,是作者梦醒后的自言自语:在那月明的夜晚,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上,是亡妻长眠之地,也是我每年的肠断之处。对亡妻的思念,将伴随终生,正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说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苏轼是一个深于情的人。他与王弗的夫妻之情,与苏辙的兄弟之情,都是人间深情的极致。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深情。唐圭璋先生评此词:“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值得称道的是,此词情深、意深,但文字并不艰深。苏轼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刀工很好,但并不炫耀刀工,这才是大家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