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天

学诗计划|《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学诗计划——踏莎行   来自新华网

人生有八苦,爱别离最是让人肝肠寸断。多情自古伤离别,去住彼此无消息。当古人踏上旅途的那一回首,便可能是此生的长别离。

今天要学习的是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草薰风暖摇征辔,梅馆花残,前途未卜。原来春天里的暖风不仅仅薰得游人醉,也带来征人渐行渐远的离愁。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词,时间坐标是春天。上片是从征人,也就是男主角的视角来写的。“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驿馆的梅花已经开始凋谢,溪桥边新生的垂柳还很细嫩,两句之间,荣枯自异,在对比中写出春天的景象。

而驿馆的梅花,桥边的柳树,都是古人离别时常用的意象,引出下句。春和景明,我却骑马踏着芳草远行。梁江淹《别赋》有“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此处自然化用。“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走得越远,离愁越如眼前的春水般涌来无穷。

男主角既已如此,下片更从女主角的视角来叙述。“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柔肠寸断,粉腮含泪,可见女子痛苦已极,有心登上高楼遥望心上人远去的方向,却又明白这只不过是徒劳而已。因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高楼上能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片平坦的草地,草地尽头是重重远山,而我思念的人早已走出这远山之外。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论说: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

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栏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阕之章法井然。

诗宝

诗君好,请问为什么作者觉得”离愁“像”春水”?

诗君

此处暗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句意。把 “愁”这个无形的情感,化虚为实,同时加强了艺术效果。

诗宝

“踏莎行”的“莎”读 suō ,和现代的发音有些不同,是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诗君

“莎”在古代只有一个“suō”的读音。 “莎”是一种草,叫“莎草”。“踏莎行”是词牌,字面“踏莎”指的就是踏莎草,“行”是指韵文的一种体裁。“莎”发展到后来才有“shā”的读音,多用于少数民族或外国的人名。

诗宝

明白啦,谢谢诗君指点!

  • 山有木:

    观电影星际穿越漫成二绝句

    其二

    七日千年信不虚,

    光阴迟速有悬殊。

    那堪小别重逢日,

    柯烂人衰泪眼枯。

  • 李庄:

    早春嘉兴王店赏梅

    先贤过此竟如何?

    历历粉墙皆棹歌。

    我立花前添一慨,

    看梅不及想梅多。

  • 辣斋:

    戏赠帝乡子一首

    为问襄阳风月主,

    迩来沪渎事如何?

    春阳想是青君眼,

    暮气忽来老我歌。

    心鄙市中千俗子,

    目成书内几仙娥?

    朝朝逋负难宁处,

    不觉新诗比债多。

  • 兰师兄:

    无题

    十月飞花爱小楼,

    红残黄减暮山幽。

    西风已去应无恨,

    只是千丝不肯休。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

陈师道

红上花梢,风传梅信。

青春欲动群芳竞。林声鸟语带余寒,江光野色开游径。


乍雨还晴,暄寒不定。

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准拟风流病。


雾里看山

学诗一班
望之崂山


松下扶云觅旧踪,

青山爱与水相逢。

古来谁见泱泱雾,

能锁东风几万重?



春桃遐思

学诗二班
廖词客


嫣红姹紫仲春时,

湖上桃花放满枝。

望断流云天际远,

遐思心曲报谁知。



残荷

学诗二十班
紫竹小調


潇潇夜雨玉池湓,

寂寞聆听落叶呻,

旖旎彩荷无影迹,

涟漪锦浪有漇痕。

香魂一缕随风去,

芳魄千丝永世存。

待到来年春色满,

芙蓉浸染一塘莼。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