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阐述理学的诗,却颇能引人入胜,就像一幅淡墨小品。“半亩方塘”就是人的方寸之地,也就是心。“天光云影”就是宇宙间的森罗万象,能够现于人心。可是人心如何才能清楚有序地把握森罗万象,特别是察考推究出其背后之理呢?这就需要读书,不断地吸收、借鉴别人的知识、思想和智慧。“方塘”正因不断有“活水”注入,才能明澈如镜。人的学业修养,也须时时更新,才能去除陈腐、保持明智。
原诗共二首,另一首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以春水夜至,搁浅之艨艟巨舰,顿时有如鸿毛被轻易托起,并且自在运行的道理,比喻学业修养须要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凡事都须遵循客观规律,客观条件达到了,就会事半功倍,举重若轻;如果功力不到,就会寸步难移。
朱熹的这两首诗,将其在描写自然景物中寄寓治学悟道心得的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前一首以池塘须不断注入活水才能保持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从而避免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诗人借生动具体的物象,将主体意识中某种转瞬即逝、茅塞顿开且神志俱悦的特定感受,表达得贴切自然,此即所谓“理趣”。
有人以为诗乃形象思维之产物,对于诗中说理,颇多非议,但朱熹的这两首说理之作,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活地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悟,在给人以哲理的启迪的同时,也并不缺乏诗味,自是陈衍所推许的朱熹诗歌中的精华——“寓物说理而不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