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约作于绍兴八九年间宋金和议初成之时,风格沉郁,充满了对和议的忧虑和愤怒。
上片首二韵“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点出时序,寒蛩正鸣,应作于深秋之时。隐约暗示地点,千里梦,应当是作者在千里之外的疆场杀敌之梦,本首或作于岳飞在临安的赐第。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蛩声打断了杀敌的好梦,因此作者披衣而起,三更之时,满城皆已睡去,只有朦朦胧胧的月光。当年屈原行吟泽畔,是因为举世皆醉我独醒,作者又何尝不然。
过片“白首为功名”,岳飞少年从军,戎马一生,屡建奇功,此时已两鬓斑白。“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家乡的松竹想必和我一样已经老了吧,而我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归去。岳飞的家乡在河南汤阴,此时正是沦陷区。“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想弹一首曲子倾泻满腔的郁怒不平,可是知音寥落,即便弹断琴弦,又有谁会听?
秦桧用事,宋金和议初成,朝中主战的大臣纷纷遭到贬斥,而作者身为武将,在宋朝不能干预政事,作者对此发出了知音少的感叹。琴字一作筝,盖全篇皆用庚青韵,只此一处用了侵韵,故为后来好事者臆改,其实不必。数年前的绍兴四年深秋,宋高宗曾有手札付岳飞,有言“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云云,又言“如卿体国,岂待多言”,数年之后情势急转如此,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