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天

学诗计划|《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学诗计划——小重山   来自新华网

南宋岳飞一生戎马倥偬,运筹帷幄,可他空有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雄心,却无奈于朝廷重文轻武的风气和软弱求和的抗金政策。

今天要学习的是岳飞的《小重山》,这首词的风格沉郁顿挫。作者心事满怀因而深夜难眠,他感慨壮志难酬,知音难寻,只能独自排解。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约作于绍兴八九年间宋金和议初成之时,风格沉郁,充满了对和议的忧虑和愤怒。

上片首二韵“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点出时序,寒蛩正鸣,应作于深秋之时。隐约暗示地点,千里梦,应当是作者在千里之外的疆场杀敌之梦,本首或作于岳飞在临安的赐第。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蛩声打断了杀敌的好梦,因此作者披衣而起,三更之时,满城皆已睡去,只有朦朦胧胧的月光。当年屈原行吟泽畔,是因为举世皆醉我独醒,作者又何尝不然。

过片“白首为功名”,岳飞少年从军,戎马一生,屡建奇功,此时已两鬓斑白。“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家乡的松竹想必和我一样已经老了吧,而我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归去。岳飞的家乡在河南汤阴,此时正是沦陷区。“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想弹一首曲子倾泻满腔的郁怒不平,可是知音寥落,即便弹断琴弦,又有谁会听?

秦桧用事,宋金和议初成,朝中主战的大臣纷纷遭到贬斥,而作者身为武将,在宋朝不能干预政事,作者对此发出了知音少的感叹。琴字一作筝,盖全篇皆用庚青韵,只此一处用了侵韵,故为后来好事者臆改,其实不必。数年前的绍兴四年深秋,宋高宗曾有手札付岳飞,有言“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云云,又言“如卿体国,岂待多言”,数年之后情势急转如此,令人感慨。

诗宝

诗君好,能不能再讲讲《小重山》这个词牌名呢?

诗君

《小重山》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诗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中的“知音”出自哪里呢?

诗君

“知音”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唐代杜甫《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明代唐顺之《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诗宝

明白啦,谢谢诗君指点!

  • 李庄:

    薄醉

    黄鸡白酒不须赊,

    薄醉灯前就菊花。

    忽有伤心谁与说,

    蛩声新被雨声遮。

  • 辣斋:

    仙姑洞

    枫酡竹舞掩琅嬛,

    习习灵风时叩关。

    玉瀣餐余苍髓润,

    尚留鸡犬在人间。

  • 兰师兄:

小重山

赵佶

罗绮生香娇上春。

金莲开陆海,艳都城。

宝舆回望翠峰青。

东风鼓,吹下半天星。

万井贺升平。

行歌花满路,月随人。

龙楼一点玉灯明。

萧韶远,高宴在蓬瀛。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辛弃疾

绿涨连云翠拂空。

十分风月处,著衰翁。

垂杨影断岸西东。

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

有时骑马去,笑儿童。

殷勤却谢打头风。

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堤上行夜

陶国栋


堤上青草生,

绿柳听禽鸣。

杏花带春雨,

吹落一身红。



七律·初春雨水(一)

赖文胜


经日三三零汇点,

龙行雨水绿回还。

龙行雨水绿回还。

月亮獭眠没祭鲢。

草木萌发风变缓,

春寒料峭雪依然。

江南田作忙欢日,

塞上频杯春捂闲。。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