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是陆游对自己一年前身临汉中前线的追忆。本诗托物言志,既是咏金错刀,也是咏提刀人,更是咏作者自己。
首两句言刀之美,黄金白玉装饰的宝刀,寒光夜穿户牖,可见其美而锋利。而诗人自己,也如同这柄宝刀,出身名门,学富五车,正堪为国大用。三四一转,“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提刀的人已年过五十,而功名未立,放眼八荒,空负一身绝学。
五六两句是诗人回忆少年之时的情景。当时诗人在临安结交的都是志在报国的好汉,意气相投,共约为国赴死。爱国志士年少时最怕的就是虚生浪死、不能名留史册,一片赤忱之心要报效天子的知遇之恩。
九十两句中,诗人回忆近年之事。从军汉中,亲见终南雪色。作者以全篇议论太多,故稍作点染。最后,作者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自勉。何况当时南宋尚拥有北宋三分之二的土地人口,难道竟然中国果真无人,甘愿臣服鞑虏之下?诗人以反问作结,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