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早在北宋初年,杭州富庶繁华程度为其他城市所难及。及至宋室南渡,宋高宗将杭州改名临安,成为南宋事实上的都城。名虽叫做“临安”,实际上却打定了偏安的主意。因此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富豪商贾,或在杭州城内,或在西子湖畔,大兴土木,纷纷圈建殿堂楼阁、甲第宅邸。杭州的繁华,一时倍于从前。
这位叫林升的诗人,眼见朝廷不思恢复,人们贪图享乐,纷纷追逐醉生梦死的生活,忘却了北方大好河山沦丧的耻辱,不觉忧心忡忡,借题壁一抒自己的愤慨与沉郁。
据载,林升将此诗题于旅邸,有诗句无标题,后人取名为《题临安邸》。虽然他留下的只有这一首诗,却是极成功之作。这大抵是因为这诗不只是诗人一己真情实感的流露,也道出了历代有着爱国情怀的人们共同的心声。
诗歌首句勾画出当时西湖的周边环境:“山外青山”本是一幅天然图画,鳞次栉比的“楼外楼”则是人工造就的富丽场景。次句由写建筑转到“歌舞”,“几时休”三字,表现了诗人对达官显宦日日饮宴、夜夜笙歌奢侈享乐生活的由衷厌恶:如此沉湎迷恋声色的风气,何日才能消停结束呢?
三四两句揭明主旨。末句“直把杭州作汴州”,劈头告以这繁华危如累卵:汴州业已沦亡,杭州就能不重蹈覆辙吗?诗人的警告可谓沉痛悲愤,可惜无人理会,直到蒙古铁骑兵临城下,南宋朝廷覆灭。汴州陷落的历史,在杭州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