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天

学诗计划|《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诗计划——示儿   来自新华网

陆游的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虽然屡屡受挫,仍不改初衷,一直将收复中原作为一生当中最大的期盼。

那年,八十五岁的陆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病榻上,这位一生都在为国忧心的诗人留下了最后的二十八字遗言。八百年后的今天,读来犹有一种巨大的悲剧力量。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人死之后,一切皆空,陆游自己也有“死后是非谁管得”的诗句。但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北伐的事业,在弥留之际犹耿耿于怀。次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自己是没有办法活着看到收复神州故土了,这是临终时唯一感到悲哀的事情。

三四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到我大宋军队收复中原,还于旧都,你们祭祀我的时候可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喜讯告诉我。

在诗人去世前的开禧二年,权臣韩侂胄冒险北伐,结果惨遭失利,连韩侂胄的脑袋也被送到金朝去求和,朝廷上下一片投降声调。陆游因曾为韩侂胄宅第撰过《南园记》,以其曾祖父韩琦的功业相勉励,为时议所不容。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北定中原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诗人拳拳爱国之心不死,仍然坚信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失地。建炎二年七月,主持抗金斗争的东京留守宗泽,在镇江染病身亡,临终时三呼渡河。陆游此首,与之何异!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著名的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诗宝

诗君好,首句中的“元知”是什么意思啊?

诗君

"元知",即原本知道,“元”通“原”,是“本来”的意思。

诗宝

那诗中提到的“九州”是指什么呢?

诗君

“九州”在诗中代指宋代的中国。九州,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典籍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诗宝

末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是何意?

诗君

“乃”是“你”的意思,“翁”指父亲,“乃翁”,指的是陆游自己。

诗宝

明白啦,谢谢诗君指点!

  • 大师姐:
    作诗一首。

    待 归

    西窗红蜡泪,翦翦待人还。

    清漏凄凉碎,罗衾寂寞寒。

    睡迟聆夜雨,妆晚减眉山。

    唯羡鸳鸯枕,双眠不肯单。

  • 九师兄:
    作诗一首。

    秋思

    江南忆旧游,

    负酒入高楼。

    云白千峰远,

    枫红万谷幽。

    心通无别语,

    天阔有沙鸥。

    最喜灵湖上,

    金风送画舟。


  • 龚师兄:
    作诗一首。

    自题小照

    花雨尘烟十八年,

    诗心几度慕前贤。

    妻娴儿慧应无憾,

    许我从容作郑笺。


  • 兰师兄:
    书法一幅。




端嘉杂诗二十首之一

刘克庄


不及生前见虏亡,

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

定告王师入洛阳。

书陆放翁诗卷后

林景熙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看月

归海云珠


静室孤窗暮影寒,

天涯涌出白银盘。

千丝冷露黄河上,

一片弯舟海际宽。

玉阁瑶池三万里,

嫦娥拂袖独依栏。

谁知酒醉人含泪,

使得终宵夜不安。


浪淘沙·元旦崂顶日出

望之崂山


一刹跃云关,荡彻浮烟。烈风如虎掣金幡。渡尽嵯峨君未歇,再走重巅。

沧海欲桑田,莫乞安澜。几曾鲲翼恨天宽。唤得东风吹鬓雪,不老江山。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