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禛在他的《唐人万首绝句选序》中说到,“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的确,有唐三百年间,除五言律诗外,从帝王公卿,到僧道士庶,乃至妇女儿童,写得最多的应该就是七绝了。在这令人目不暇接的琳琅佳制中,哪一首堪称压卷之作?尽管历来争论不休,但王昌龄的《出塞》,却是向来都厕身于这拔得头筹的第一流作品中的。/p>
清王士禛在他的《唐人万首绝句选序》中说到,“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的确,有唐三百年间,除五言律诗外,从帝王公卿,到僧道士庶,乃至妇女儿童,写得最多的应该就是七绝了。在这令人目不暇接的琳琅佳制中,哪一首堪称压卷之作?尽管历来争论不休,但王昌龄的《出塞》,却是向来都厕身于这拔得头筹的第一流作品中的。
应该说这首诗的立意、措词都十分得体。诗人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墨,形成了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首句互文见义,也即辉耀过秦汉的明月,现在仍然高照;修筑于秦汉的关塞,至今也还存在。诗句将自秦汉以来,设关御胡,旷日持久的边关烽火,以含蓄的语言揭示了出来。士卒万里戍边,浴血奋战,在留下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的同时,又给多少家庭带来了深重苦难。因绝句其时大抵是要被谱上乐曲吟唱的,故诗人选择从思妇叹惋征夫不归的角度来写,写得情深意长,一唱三叹,宜于伶工歌唱。此得体者一也。
全诗言旨深远,婉曲有味。尤其是末两句,从追怀古人着笔,寄希望于国力强盛,一扫历年来的边患,使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说得合情合理。可见并不是单纯的非战之作,是以诗中思妇能将自己的苦乐,跟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怨而不怒、温柔不迫,正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此得体者二也。
回过头去再说说“唐绝压卷之争”,王昌龄虽向被尊称为“七绝圣手”,但最早将王昌龄的《出塞》推为唐绝第一的却是明代的杨慎。杨慎对王昌龄绝句的推崇,在他的《唐绝增奇序》中也可一窥端倪,所谓“擅场则王江宁,骖乘则李彰明,偏美则刘中山,遗响则杜樊川”,就明确将王昌龄置于李太白之上,奉为唐绝第一人。
那么,此诗是否真的当仁不让为唐绝第一了呢?也不尽然。王世贞之弟王世懋就首先表示不服,他在《艺圃撷馀》中写到。究竟是否唐绝第一,此诗历来后人论争纷纭。其实,压卷之争没有必要。王昌龄的《出塞》,作为唐代七绝第一流作品,比强称之为第一更为合适与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