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天

学诗计划|《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学诗计划——凉州词   来自新华网

盛唐时期有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虽不如李白杜甫那么如雷贯耳,但他的诗可谓是“皤发垂髫,皆能吟诵”,他就是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王之涣。

边塞人烟稀少,是地势险要的军事重地,尘沙漫漫,寒风肆虐,虽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伟壮阔之景,但也无奈“衡阳雁去无留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边塞诗人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是一首非常脍炙人口的边塞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关于这首诗,有个著名故事“旗亭画壁”。说的是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齐名,经常在一起诗酒酬唱。一个微雪的冬日,他们到旗亭(即酒楼)小酌,适逢梨园伶官率乐工登楼宴饮,并有四位曼妙歌妓演唱当时的流行歌曲。三人好胜心起,约定以诗作被唱到次数多少评定高下。第一位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伸手在墙壁上画了个记号;第二位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伸手画壁;第三位唱“奉帚平明金殿开”,还是王昌龄的诗,王昌龄又伸手画壁,得意地说:“我有两绝句了。”

王之涣自信地说:“如果最漂亮的那个姑娘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终身不敢跟两位争高下;如果是我的诗,那么你们应该拜我为师!”那歌妓一开口,果然是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三人大笑。伶人歌妓知道他们三人的身份,如同今之粉丝见到偶像,激动万分,赶紧拜请入席。这个故事被唐代薛用弱写进传奇小说集《集异记》,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诗坛佳话。

唐代乐府往往采用当时诗人的作品谱入歌曲,所以王之涣这些大诗人还是很接地气的。从“旗亭画壁”故事中所提到的四首诗看,依次写生离、死别、宫词、边塞,这些是当时流行歌曲中常见的题材。

王之涣这首《凉州词》,气象雄浑,境界阔大。起句由近极远:极目西眺,滚滚黄河像是从遥天白云间流泻而出。此与李白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异曲同工。次句以小衬大:一片城塞,渺小而又孤单,瑟缩在万仞高山的脚下。用“一片”形容城塞,极言其小,益发显得边地的苍莽辽阔。在这样的背景下,守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子,自然会产生浓郁的怀乡思归之情。

《折杨柳》是古《横吹曲》,主题多为伤春惜别、怀念征人。然而,怨又何用?这玉门关外是如此荒凉,连春风都不肯光顾,哪里会有摇曳春光的杨枝柳条呢?三、四两句一气呵成,婉曲有致,含义丰富。有人说展示了一种豁达,有人说表达了一种哀怨,也有人认为这两句含有讽刺之意,“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明代杨慎《升庵诗话》)。不管作何种解释,整首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悲而能壮,是“唐音”的典型代表。

这首诗的强悍之处在于:全诗无一句平弱,真如百炼精金、无瑕美玉,被清代诗人王士祯推为唐代最好的四首七绝之一。独占鳌头于当时,众口传诵于千古,确实有其非凡之处。

诗宝

诗君好,什么是凉州词呢?

诗君

《凉州词》,指为《凉州歌》所配的唱词。《凉州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诗宝

王之涣的诗我们都很熟悉,但对这位大诗人还不是很了解,可以介绍一下他吗?

诗君

王之涣,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他的诗经常被乐师吟唱,常与高适、王昌龄等一起把酒当歌,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诗宝

明白了,多谢诗君!

  • 大师姐:
    作诗一首。

    次红楼菊诗韵十二首之问菊

    素影冰心世莫知,

    陶庄秋梦绕东篱。

    旧盟何意深深负,

    新约谁怜故故迟?

    志洁可云耽寂寞,

    情多岂道累相思?

    西风不尽清霜恨,

    别后重携又几时?

  • 龚师兄:
    作诗一首。

    张苍水墓

    翠色南屏土一丘,

    当年风雨锁杭州。

    满腔碧血千行泪,

    化作寒花点点愁。

  • 兰师兄:
    书法一幅。


长信秋词

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雨夜梦访无名山

Alexwu


一去三千里,移舟入花阴。

顽鱼喧浅水,斜径隐松林。

山幽虫鸟静,云深古佛音。

风雨应有灵,徐来洗尘心。


腊梅

良兄


一枝瘦影清波寒,

独自芬芳独自怜。

为远蜂蝶香亦冷,

甘近雪霜叶不繁。

虽无桃花迎风俏,

但有冰心抱月眠。

正是黄昏多寂廖,

野径无人夕照山。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