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很李白"的五律,不拘常格,俊逸自然。
这首诗摒弃了律诗通常的起承转合套路。前四句"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承以整饬的颈联(五、六两句),用六句的篇幅极写边塞之艰苦。
最后两句"逆袭"有力,化幽怨愁苦为高昂豪壮,表达了将士们的爱国情。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当时李白入长安仅一年,供奉翰林,这首诗展现其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铮铮铁骨好男儿,保家卫国真英雄。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真挚永恒的情感。"学诗计划"以此开篇。
从古至今,名人爱国方面的励志事例数不胜数,名篇佳作也屡屡留于后世。今天我们来学这首"很李白"的塞下曲,看诗人是如何抒发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是一首"很李白"的五律,不拘常格,俊逸自然。
这首诗摒弃了律诗通常的起承转合套路。前四句"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承以整饬的颈联(五、六两句),用六句的篇幅极写边塞之艰苦。
最后两句"逆袭"有力,化幽怨愁苦为高昂豪壮,表达了将士们的爱国情。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当时李白入长安仅一年,供奉翰林,这首诗展现其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诗宝
诗君好!请问此诗的标题有何深意吗?
诗君
塞下曲,大多出自汉乐府横吹曲,为唐代乐府新题,多写边塞生活。塞下曲这个题目是当时流行的乐府题目。乐府是古代的音乐行政机构。
诗宝
明白了,那就相当于唐代的流行歌曲吧。诗中为何特意"闻折柳"?
诗君
"折柳"是指《折杨柳》笛曲。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诗宝
"斩楼兰"是有特定的意思?
诗君
"斩楼兰"一词源于西汉时傅介子设计斩杀楼兰王、平定楼兰的典故(事见《汉书•傅介子传》),喻指杀敌立功。楼兰是西汉时期小国,地处中国通往西域的要道上。
诗宝
学习了!
诗君
补充一句,此诗作为一首五律,诗中颔联(三、四两句)却不是对仗句,全诗仅颈联对仗,这种律诗形式叫作"蜂腰格",多用于五律。
归去来兮!几番见,斜阳陵墓。
怀壮士,弹歌侠气,有泪如雨。
碧血非关臣子恨,丹心只为九州翥,
问今日,慷慨旧功勋,谁堪谱?
靖烽火,平干羽,思旧地,犹别主。
竟英雄遗志,冠华征路。
一策平章惊寰宇,百年大计著千古。
邀忠魂,一樽贺明朝,收边土!
今天不作诗,只想一吐为快!
铁骨男人亦有柔情,塞下曲将战场的峥嵘与男儿心中的凄凉形成对比。
"直为斩楼兰"化悲愤为力量,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
唯有真性情,方是大英雄。
读完此诗,我想到在遥远的边疆,边防战士们正在保卫我们的祖国,守护这大同盛世。
这首塞下曲放到今天,应送给最可爱的人——驻守边疆的战士们!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