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上阕叙事。这是一个醉汉进不了家门的“惨遇”。“醒复醉”“三更”,说明醉酒程度之深、时间之长;“仿佛”一词,刻画出酒后迷迷糊糊的情态。半夜醉归,只听到家僮如雷的鼾声,怎么敲门都没反应。无奈的主人,只好拄着手杖,倾听隐隐的江声。
下阕抒感。苏轼出入于儒释道之间,失意的时候往往靠佛道排解郁闷。在这孤寂的夜晚,他静静地回顾半辈子走过的路程,道家的出世思想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连用两个《庄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摆脱俗世束缚、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而此时的江景,也很契合作者的心境:夜深、风平、浪静。苏轼不禁突发奇想:如果我能驾一叶小舟,从此告别俗世,寄身江海之间,逍遥地度此余生,那该多好啊!据说这最后两句,引发了一场大误会。
苏轼拥有众多的崇拜者,他的每一首新词,都以最快的时间被争相传诵。第二天一早,这首《临江仙》就传遍黄州城。有人根据“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两句,绘声绘色地说,苏轼昨夜写完这首词,就把官衣官帽挂在江边的树上,乘小船远走高飞了。很多人信以为真。消息传到太守衙门,太守徐君猷又惊又怕。苏轼待罪黄州,太守负有看管的责任,如今“罪人”走失,他如何向朝廷交待?于是急忙带人赶往临皋察看。进了门,只听鼾声如雷,苏轼正在床上酣睡呢!
比苏轼小40岁的叶梦得,在其《避暑录话》中记载了这个故事。苏轼的一生,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真真假假。这个故事,和这首《临江仙》一样,不乏谐趣,但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悲凉与沉重。